留學,你真的準備好了嗎?

小編曾經在荷蘭奮鬥,後來轉戰西班牙。身邊的同學換了一批又一批。有的同學來國外沒多久就回家了,有的同學學不到一半就學不下去了,但是也有很多同學,交到了很多新的外國朋友,練就了很好的口語,順利畢業甚至提前畢業,在當地找到工作,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。為什麼差距那麼懸殊呢?有的同學是客觀原因造成的,但是大多數是同學自己的原因。也許是在留學前把留學生活想像的過於美好,也許是自己還沒有準備好獨立的生活,也許……有很多也許。希望同學們在出國前都能深思熟慮。下面是小編作為學姐給大家的一些建議,大家參考一下,看看自己是不是準備好了出國留學。

耐得住寂寞,忍得了孤獨

當你看到你的臉書動態上,有在國外留學的朋友放上潛水、日光浴、美食和金髮碧眼朋友的照片時,你要知道這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,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。有可能大多數的時間我們都是獨自在圖書館K書,和同學做小組作業,熬夜準備即將來臨的考試。在國內親友過年相聚的時候,我們沒有時間看過年特別節目,甚至可能沒有時間吃年夜飯,因為那時是我們的考試週。當朋友都在曬年夜飯的時候,你可能只是為自己下了一點水餃。你能受得了嗎?

目標明確

拿破崙‧希爾在《思考與致富》裡說過:「一個人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,有了明確的目標便會有奮鬥的方向。」 在外留學不是度假,沒有明確的目標,很難度過重重關卡。

控制力強,抵擋得住各種誘惑

一個人在外面,沒有了家人的管束,你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行為嗎?能夠不無故曠課嗎?能夠按時完成作業嗎?能夠在該學習的時候學習,該玩樂的時候盡情玩樂嗎?

心理承受能力強,有一定的抗壓能力

留學不會是一帆風順的,學習的壓力尤其會讓你喘不過氣。明明努力了,為什麼考試還是不及格?明明作業按時交了,按老師要求做了,為什麼被退回來?明明努力學習語言了,為什麼上課還是聽不懂,同學交流還是有問題?為什麼已經努力融入了,可是還是會有個別同學排擠亞洲人?你能夠笑對這些問題,並且繼續努力嗎?能夠學會自己找問題的所在,自己解決嗎?可以學會用適合自己的方式紓壓嗎?

願意接受新的事物,願意融入到新的文化當中

很多學生告訴我,在這留學沒有什麼樂趣,交不到外國朋友。身邊還是亞洲人,所以語言也進步得很慢。可是,我卻不只一次兩次三次的,被合作院校的老師抓去訴苦,告訴我亞洲孩子不合群,為什麼都不跟當地的或者國外的學生交流呢?為什麼不參加學校舉辦的活動呢?為什麼不來參加免費的口語補習課程?為什麼不參加語言交換活動?為什麼很多孩子只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呢? 既然留學了,希望同學們可以融入到所有同學中去,讓大家見識到我們亞洲新一代人的風采,同時鍛煉自己的語言,這樣才是留學的目的啊。難道不是嗎?

有一定的自學能力

上課老師講解的很快,在語言水準還沒有那麼高的時候,需要有大部分的時間在課後重新對著課本自學。同時,大學老師給的很多作業,是需要自己花大量時間找資料自己研究的。如果自學能力不夠的話,會有點吃力。但是這個能力是可以培養的,所以同學們也不用擔心。

經得起折騰

一個人身在異國他鄉,怎麼可能平平順順。很多同學都有經歷過每一年或者半年就要搬一次家的時期,兩家之間來回跑幾天搬自己的行李;大學畢業換個城市上研究所,又一次的折騰;每年要去移民局排隊換(西班牙)居留證,換一次居留至少去三次移民局,交資料,補資料,蓋手印,拿卡……,當然,這些折騰都是人生閱歷的一部分,等到某一天,回首那時,是怎樣的一種甜蜜的回味啊!

*未經授權,不得轉載文章